德州扑克是人生的极简模拟器
· 个人心得
赚钱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有效交换,这个和德州扑克的+EV是类似,如果想要长期盈利,就尽可能确保自己每一手牌都是+EV,这样不管是人生,还是赚钱还是德州扑克,最后都有好的结果
将“有效交换”与德州扑克中的+EV(正期望值)决策联系起来,是理解长期盈利本质的核心逻辑。无论是投资、创业、职业发展,还是德州扑克,底层规律都是相通的:长期成功=持续做出期望值为正的决策。以下是更系统的拆解:
一、核心逻辑:+EV是跨领域的“通用算法”
德州扑克:
单次结果随机(可能AA被27o爆冷),但长期坚持+EV打法必盈利。
关键动作:计算赔率、读牌范围、管理筹码(风险控制)。
赚钱/人生:
单次选择有运气成分(如行业周期波动),但长期坚持“有效交换”必向上。
关键动作:评估价值交换的投入产出比、控制风险敞口、迭代策略。
二、如何定义“有效交换”=人生中的+EV?
三、实操:把人生决策“+EV化”的4个步骤
1. 量化投入产出比
例:选择打工还是创业?
打工:投入时间→产出=工资+经验,但线性增长(EV稳定但低)。
创业:投入时间+资金→产出=潜在高收益,但风险大(EV波动高)。
策略:用“最低成本试错”验证EV(如先副业创业,保留工作兜底)。
2. 区分“结果”与“决策质量”
德州扑克:用AA全下被跟注→输钱≠决策错误(EV仍为正)。
赚钱:优质项目因政策变化失败≠当初选择错误(需复盘是否黑天鹅可预见)。
3. 主动寻找“信息差红利”
扑克:利用对手漏洞(如过度弃牌)针对性加注。
赚钱:发现市场供需错配(如疫情初期的口罩生产)。
4. 管理“Bankroll”(资源池)
扑克:单局下注不超过总筹码的5%,避免破产风险。
人生:高风险投入(如All in炒股)不超过可承受损失的20%。
四、警惕“伪+EV陷阱”
陷阱1:误算概率
扑克:高估自己胜率(如用听牌跟注不合理赔率)。
赚钱:盲目乐观预估市场增速(如共享经济泡沫期跟风创业)。
对策:用保守假设(如收入按预估的50%计算,成本按双倍计算)。
陷阱2:忽视“隐性成本”
扑克:时间成本(每小时手数影响长期EV)。
赚钱:机会成本(打工10年可能错过行业风口)。
陷阱3:情绪化偏离策略
扑克:上头(Tilt)后乱跟注。
赚钱:亏损后报复性加仓(如股票越跌越买不止损)。
五、高阶心法:从“+EV决策”到“构建系统”
1. 建立“决策清单”
将重复性选择标准化(如:接外包项目时,时薪低于XXX元一律拒绝)。
2. 设计“反脆弱”结构
扑克:利用波动性,在对手犯错时获利。
赚钱:用低成本试错(如自媒体副业)捕捉意外成功机会。
3. 聚焦“长期复利赛道”
EV雪球效应:
低复利:送外卖(时间与收入线性相关)。
高复利:内容创作(一篇爆文持续带来被动流量)。
六、总结:用+EV思维重构人生
公式升级:
长期回报 = (单次决策EV × 决策次数) - 情绪损耗 - 系统摩擦
行动原则:
80%决策模板化(如投资只投熟悉的领域)。
20%留白应对突变(如保留现金流捕捉黑天鹅机会)。
定期用“EV校准器”自查:
我现在的选择,是在扩大正EV,还是被惯性/情绪拖入负EV?
终极结论:
德州扑克是人生的极简模拟器。
真正的高手,不会纠结单次输赢,而是持续做“数学上正确的事”,最终让时间成为盟友。赚钱、成长、扑克,无非都是同一套算法的不同皮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