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赚更多的钱是先提供价值是吗
· 个人心得
想赚更多钱的核心逻辑一定是“先提供价值”,但关键在于如何定义价值、如何高效提供,并让价值被市场认可。以下是更落地的分析:
一、为什么“提供价值”是前提?
经济规律:钱本质是价值的度量工具。你提供的价值越稀缺、越不可替代,市场愿意支付的溢价越高。
例子:医生提供健康价值(高稀缺)→ 高收入;外卖员提供基础配送价值(低稀缺)→ 收入较低。
长期可持续性:不提供价值的赚钱(如诈骗、投机)短期可能获利,但不可持续且风险极高。
二、如何提供“能赚钱”的价值?
1. 瞄准高价值需求
痛点越痛,价值越大:
解决生存问题(医疗、住房)>解决效率问题(工具软件)>解决享乐问题(游戏、娱乐)。
人群支付力:同样需求,富人愿付更高价格(如高端私立医院 vs 社区诊所)。
2. 提升价值的稀缺性
技术壁垒:掌握他人不会的技能(如AI算法、专利技术)。
资源垄断:控制稀缺资源(矿产、独家代理权)。
品牌溢价:通过信任降低用户决策成本(苹果、茅台)。
3. 扩大价值传递效率
规模化:把价值复制给更多人(写书、开发软件>一对一咨询)。
杠杆化:用资本、团队、技术放大个人能力(创业雇员工 vs 单干)。
三、普通人实操策略:从低门槛到高价值
阶段1:用时间换基础价值
例子:兼职送外卖、做客服(提供基础劳动力价值)。
目标:解决生存问题,同时观察高价值赛道。
阶段2:用技能换专业价值
例子:学习编程→接外包项目;考取证书→成为会计师/律师。
关键:选择有复利效应的技能(如写作、编程、销售)。
阶段3:用资源或资本换杠杆价值
例子:用存款投资房产/股票;整合供应链做中间商赚差价。
阶段4:用系统或IP换规模化价值
例子:创业建立公司系统;打造个人IP通过内容变现。
四、警惕“伪价值”陷阱
误区1:自我感动式价值
你认为有价值,但市场不买单(如耗时开发无人需要的APP)。
对策:先小范围验证需求(MVP测试)。
误区2:过度竞争的红海价值
提供雷同价值(如开同质化奶茶店)→ 利润被摊薄。
对策:差异化定位(健康奶茶、小众主题店)。
误区3:忽视成本的价值
价值产出成本高于收益(如手工定制产品售价无法覆盖工时)。
对策:优化流程或提高定价。
五、总结:赚钱的加速公式
更多钱 = 更高价值 × 更大规模 × 更强稀缺性
行动步骤:
找到你能解决且有人愿付费的问题(需求验证)。
修炼稀缺能力或控制稀缺资源(护城河)。
用杠杆(技术、资本、团队)放大价值覆盖面。
案例:
程序员(技能价值)→ 开发工具软件(规模化)→ 企业定制服务(稀缺性)→ 年入百万。
最终逻辑:提供价值是赚钱的“因”,钱是市场对你的价值认可的“果”。想赚更多钱,就要先成为更值钱的人或提供更值钱的解决方案。